买墓地,就上陶然寝园,开启选墓计划!
殡葬改革的民俗阻力
发布日期:2020-11-13 浏览次数:3264次
沈阳墓园小编知道殡葬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引发一些与社会发展相冲突的问题,主要是资源、环境等生态问题,例如土地资源紧张,火葬浪费能源、污染大气环境等等,因此推进殡葬改革,提倡绿色殡葬,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但是根深蒂固的殡葬民俗往往会成为殡葬改革的阻力。

一、民俗观念的阻力
任何文化现象都反映一定的文化观念,殡葬民俗反映的文化观念,主要包括灵魂不灭,因而要慎重恭敬地对待他的遗体,妥善安置让死者满意,以便给生者以护佑;天人本来合一,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自觉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天看成是人的根本,把人的死亡同天体变化相联系;慎终追远即认真对待人生的结束,哀死思亲,厚葬久丧;中庸和谐通过丧葬礼仪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和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一)灵魂永生
殡葬形式很多和灵魂观念直接相关,这种观念导致对亡者的敬畏心理。在人们心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而死亡,就解释为是灵魂上天堂或下地狱的永久离开。灵魂只是暂时寄存于某个肉体,会托梦给自己的亲人,会在某个特定节日,如清明节、中元节等来和亲人团聚,直到投胎转世后会再依附于另一个身体。

(二)天人合一
在农耕时代,由于人们的种植收获必须顺应四时季候、地形水利的变化,因而对天时、地理形成了种种神秘的观念,并把人的死亡同自然界的奇异事件相联系,这种观念后来由儒家加以强化,进而对后世产生了深院的影响。

人死了,首先是请风水先生来勘察死人所葬之地,因为人受命于天地,最终还要回归天地之中。阴宅的自然地理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死变化,相地得宜,则人丁盛旺,子孙多福,相地失宜,则衰败萧条,殃及子孙。阴宅墓穴周围的“风水林”,绝对禁止砍伐破坏,否则生气行于他方,小则后世不出人才,大则家国衰败,疫生人死。这种把人的死亡同天体变化、自然地理相联系的思想,构成了我国丧葬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

(三)慎终追远
孔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儒家文化“孝道”伦理和“礼”制,符合人的心理期望,构成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基本核心。首先,视死如生,视亡如存。儒家历来提倡孝道,他们把养生送死等量齐观,送死的程序程度超过了养生。其次,制丧方丧,祈求冥福。儒家同时吸收了佛道源于彼岸世界的思想,因此,道家所设置的阴森恐怖的阴曹地府在丧葬中亦很有影响力。所以为了让死者的魂魄顺利到达阴间,甚至在那过上幸福、平安,甚至奢华的生活,后人除了在殡葬习俗之中及之后对他们尽心,还想出许多办法全心全意地乞求先人能安享冥福。

最后,祭祀先祖,荫庇子孙。沈阳墓园小编知道儒家主张对先人厚葬久丧,极尽哀悼之心,当然是为了尽后人之孝道,让亡者之灵在彼岸世界过上幸福生活。

(四)中庸和谐
《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在丧葬礼仪中也体现出和的文化价值观念,通过丧葬礼仪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和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第一,通过丧葬礼仪活动达到家室和宗族的和谐。在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中,葬礼是一件大事,也是民间各种仪式中最为隆重,也最为铺张讲究的仪式,丧事不是由几个人单独完成了,而是需要家族成员的参与。葬礼是公开性的活动,也是一次社会聚合的机会,通过葬事的处理达到家庭的和谐,家族内的相互了解和和睦,达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丧葬礼仪活动,达到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第二,丧葬礼仪中还含有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比如“入土为安”的观念就是一个明显的写照。

二、情感寄托的阻力
祖坟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本就是重根、寻根、归根民族。没有了土葬使晚辈失去了对死去长辈的怀念,亲戚邻里之间的价值观相似,谁家把祖坟给平了,就是大逆不道,就会受到邻里的唾弃。这些伦理观念往往会成为殡葬改革的重大阻力之一。

中华民族对血脉特别看重,对子嗣更是宠爱,生生死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对亡者也会崇敬。有些影响很大的人物比如三皇五帝、开国功臣、民族英雄等,虽然他们早已离开多年,但他们伟大的精神和事迹却是永恒的,这是对死亡的一种超越。如果人们真相信“人死如灯灭”,人死亡后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那就不会有殡葬文化流传至今。正是人们相信即使人死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等情感还是存在的,才有了今天的殡葬民俗。当没了墓地、没了祠堂、没了种族认同感,人们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便无处安置。人们不知道怎么去悼念逝去的亲人,不想让逝去的家人分葬异地,更担心自己死后是不是会因此和亲人分离。因此,人们会从内心深处抵触违背祖训的火葬方式。

三、风俗习惯的阻力
殡葬民俗生死观使人们认为:人死后只是去另外一个世界,在哪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活着时没什么区别,如果死时陪葬的物品丰厚,甚至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生活得更好,正是这种传统的民俗导致老百姓大多追求奢华的殡葬。千百年来的殡葬方式都是把祖先葬在自家的土地里或供奉在本族的祠堂中,突然间让人们移坟、平坟,接受火化尸体的行为,同时还要和同村的外姓人葬在一起(比如村镇公墓),这种激进的行为根本无法让平民百姓接受。人们相信人有“魂魄”,若条件容许人的肉体和分离的魂魄会重新结合,甚至可能复活。这也是死亡后要沐浴、保全尸或想办法阻止尸体腐烂的原因。而且埋尸还要看墓地风水,这样不但能庇护子孙后代,还可能会早日复活或投胎转世。

这些风俗习惯虽经过时间洗涤,有些已演变。但很多还是代代传承,一直引导和支配着民众的殡葬行为。例如:清明节、中元节大家都会祭祀祖先,给亲人烧纸钱、上香等。有些殡葬改革的地区村民对火葬至今还难以接受,大部分都是通过土葬的方式办理丧事,要将自己的亲人埋葬在自家的土地里,甚至不惜偷偷摸摸地做。碍于周围社会的殡葬习俗影响,很多人可能原本能接受新的殡葬形式,迫于生活环境的压力,却不得不选择古老的殡葬。如果和别人不一样,可能会遭受周围邻居的指点,会影响到自己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地位。

因此,沈阳墓园小编知道在殡葬改革过程中,必须把殡葬改革的生态研究和殡葬民俗研究结合,既要考虑到传统殡葬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殡葬民俗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进、引导、扬弃,使其服务于殡葬改革,殡葬民俗阻力主要表现在观念、情感和习惯方面

1+

8+

八大园区

高端品牌网站定制

365+

全效服务

打造优质服务

30000+

服务经验

万余次客户服务

400电话

024-89603333

预约专车

沈阳墓园陶然寝园扫码约车

售后服务

沈阳墓地陶然寝园售后微信


扫码预约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