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电话
024-89603333
我是一名社工,不过我的岗位不在大家熟悉的社区、学校或医院,作为四川省宜宾市殡仪馆的社工,我的服务对象是丧亲家属,倾听他们的哭诉和对象人的思念,为他们提供哀伤辅导,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悲伤,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在殡仪馆工作,每天面对的就是生离死别,从来到殡仪馆的第一天,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并深知要想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好,不但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还必须全身心投入,对来办理丧事的家属察言观色,为有需要的家属提供服务。
还记得刚到殡仪馆上班不久的一天,一对四十多岁的中年夫妇相互搀扶着走进了接待大厅。他们在这里读书的儿子因车祸去世,他们从外地赶来辨认遗体。两人满面悲痛让人揪心。去往悼念厅的路上,这位母亲泪流满面,不停地念叨唯一的儿子懂事听话,平时都不出学校,想不到在学校里被酒驾的车撞了。那种悲伤和绝望让她身体瘫软无力,需要我和她的丈夫搀扶行走。我认真地听着这位母亲的诉说,并时不时轻拍她的肩膀给予安慰。当看到儿子遗体的时候,他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父亲也开始流泪哭泣,母亲则趴在冰棺上号啕大哭,直至哭晕了过去。那种场景即使见惯了生死的殡仪馆工作人员也不禁动容,但我知道自己不能跟他们—起沉浸在悲伤中,而是要帮他们把悲伤的情绪宣泄出来,再给他们以温暖的抚慰。在其他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我们把夫妻俩扶到了休息室,让他们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尽情宣泄悲伤。过了一会儿,那位母亲稍稍平静了一点,开始给我讲她儿子以前的事情,给我看手机里儿子的照片,我则不时地给予回应,夸她儿子优秀,也顺势开导她要站在儿子的角度想,儿子肯定希望爸爸妈妈好好地活着。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用力抓着我的手,仿佛我就是她的救命稻草。
当天晚上,我一直陪伴着这位母亲,直到她睡着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第二天,我又陪他们办理各种丧葬业务,和同事一起为小伙子提供遗体服务,尽量把他的脸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离去前,夫妻俩对我们一再表示感谢,我也再次表达了希望他们好好生活的愿望。
在殡仪馆做社工,我不仅为丧亲家属做哀伤辅导,也会为有需要的同事做心理辅导,并组织开展一些休闲娱乐活动,让他们舒缓心理。有一位同事从小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他非常敬重自己的父亲,每次说起他父亲都是很自豪的样子。在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后,他整个人就变了,沉默寡言,很消沉,工作经常出错,下班也不像以前那样直接回家,而是到网吧打游戏直到很晚。看到这种情况,我主动联系他,陪他聊天,了解他的心情。他说,接受不了他敬重、依赖的父亲的离去,现在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很孤独,所以放纵自己,慢慢地就意志消沉了。我对他进行了开导:父亲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存在这个世界上,父亲肯定不希望他这样放纵自己,肯定希望他好好活着。我经常找他谈心,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动员其他同事多关心帮助他,使他感到温暖,下班后陪他做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等等。在大家的努力下,我的这名同事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
由于殡葬事宜的特殊性,在这里开展社会工作很困难,但对于很多家属尤其是那些非正常死亡者的家属来说,在殡仪馆办理丧葬的时候常会出现情绪失控、过度悲伤的场面,这时就需要社工主动去作为。三年的工作,对逝者亲人的服务让他们从悲痛走向平静,我越来越感受到社会工作的价值。工作中有酸甜苦辣,有朋友的疏远,也被逝者亲人骂过,但我无怨无悔。
社工虽然工作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有需要的人群得到帮助,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文:廖义琴)